发布者:浏览次数:
一、中国制造的现状和趋势
“大国崛起,势不可挡”,这是我们对中国制造的了解,很多人抱怨中国制造不成,但是我们看到大量的中国制造在发愤图强,在追赶、在超越,所以在座的大家不用怀疑,中国制造一定会屹立在全球最顶峰。
跟大家分享几个热词,基本上对中国制造会有个大概的认知。
1 第一个,“去产能,供给侧改革”
这是政府提出来的。所谓供给侧,其实制造业是主体,是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体,还对全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
有几个很明显的趋势:
1.小微型制造企业的撤退,因为小微企业确确实实效率偏低、产品不够好,所以本来就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对象。有人说小微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但是我们说小微企业可能做服务业也许是好事,做制造业真的不合适。
2.中小企业在分化。有一些中小企业有冠军相,老板愿意变革,愿意挑战自我,走在管理前沿,还有一半的中小企业还没有想到做管理,还在做生意。我们看到拥有技术的和管理,有特定优势的企业活得很好。有一家做印染的企业,他说四台机器就是四台印钞机。赚多少?一年7000万的利润,才600多人。怎么做到的?就是管理上、技术上超越了对手。
3.大中型企业在快速升级。
有的企业从四年前就提出要四化建设:信息化、自动化、精益化,国际化。而且现在有模有样,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对管理、对技术倾注了更多的努力。中国的大企业为什么有机会快速的升级,原因很简单,中国除了人口红利之外还有资本红利,上市以后可以募集到大量的资金收购、升级自己。
2 第二个热词,“创新”
日本马桶盖和德国制造,年初我陪一个企业家代表团去日本,发现他们基本每个人都带个清单,就是朋友和亲戚的采购清单,什么都买,连牙膏都买。我说别了,真没必要。他说刘博士,你干嘛不买点回去?我说我在日本待了7年,在日本企业干了10年,在中国制造业做了16年,我知道,其实产品没那么悬乎,马桶盖都是中商浙江、江苏在做的,你们还背回来干什么?他们说,听说很神,坐上去暖啊。
我们大家太崇拜了,但是我认为这种崇拜很快就会转向国内。为什么?我们的制造业在进步。
这个过程我们很多焦点聚焦:
1.聚焦工业4.0,制造2025。炒作很成功,中国制造确实很多人还没被叫醒。通过这件事大家看到了差距,看到了未来,看到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2.3d打印之后,vr、ai成为投资资本的新宠,很热。
3.自动化和人工替代已经走在路上。成功炒作之后我们还要回归什么?原点。最终解决问题的还要靠三句话,第一个是回归理性,我记得3d打印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说,后制造业彻底被颠覆了,终于有一天发现没那么容易,慢慢来。还有脚踏实地,还要循序渐进。
3 第三个热词叫,创业和投资
我们总理有一句话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的投资少了,以前制造业的投资是20%的增长率,高的时候40%,今年只有9%不到。这怎么办呢?
我告诉大家,不要担心,我们政府都说叫供给侧改革,要去产能,我们的产能实在太乱,有很多企业客户说,我们这个行业竟然有2万家企业在竞争。产能已经超量了,所以投资少一点,问题真的不大。靠管理和技术提高生产率。因为在我们的客户里面,只要在管理上深究的话,一年提高10%、20%真的很轻松,我们的企业在管理上水分还是太多。
大众创业是要激发国民的斗志,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在大量的创业者当中,大浪淘沙,一定会有成功的。
玩资本真的那么容易吗?太多人玩资本。我经常很冷静地告诉老板,那些钱不要乱投,现在很多的投资其实是不靠谱的。
4 未来的经营环境会好起来吗?该如何应对
这是客户经常会问的问题,我说自从2008年开始,我们的媒体、学者、专家、政府每一年都说,今年是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这句话改过吗?没有。所以我说政府早就回答你了,叫新常态,新常态的意思就是说真的好不起来了。
就是说现在的竞争环境是正常的,以前是不正常的。那怎么办呢?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还得往前走,那我们的建议就是管理要创新,技术要创新,有一个词叫“工匠精神”。我们中国企业现在缺乏这种工匠的精神。
我们从去年开始,开始颁一个奖叫“精益匠人”。什么叫“精益匠人奖”?就是一年可以做50个以上改善的,今年最高的人是360多项,什么概念,几乎一天一个。
以后匠人只会越来越多,为什么?创业越来越难的时候,就得做一件事做一辈子。
5 中国制造和德美日制造到底差多少?能否超越?
我们中国到底和日本、美国差多远?那个时候我们一致的意见至少差30年。后来过了10年以后,我们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说至少差30年,再过了20年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说至少差30年,后来发现怎么样?
经过我这16年的研究发现这样说不对,应该怎么样?叫分门别类的说到底什么方面的差距。
第一经济总量。我们的gdp,或者人均gdp差多少?现在倒算回去发现确实经济总量差了30年,我们用30年超过了日本,但是人均gdp还差很远,依然是它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所以人均还差30年有可能,当然有可能15年就超过了。
第二,科学技术到底差多少?特别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奖的时候,中国人是深深被刺痛。告诉各位千万不要着急,原因很简单,现在还不是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我们大家还在发家致富的路上。我们中国现在还在解决温饱问题,还做什么诺贝尔奖啊,我当时读了博士回来的时候,我第一选择怎么样?我说到企业去做中国实业,我不搞科研,因为环境不支撑我做科研,所以我开玩笑说这么优秀的人都不做科研,那诺贝尔奖肯定还得退后。这就是现实,真正的优秀的人都不搞科研了。等到我们生活优越的时候,大家安下心做研究就可以。
第三,人文。文化和国民素养的差距有可能更大,很多人说可能不是30年了,100年都赶不上,但是,这件事大家不用担心,不会因为国民的素养有差距,我们就赶不上他。
我记得我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日本政府就发生过一件事,叫中曾根康弘,是日本很著名的政治家,他不小心在记者会上说了一句话,他说美国的国民素养跟我们比差远了。他们有很多的黑人,很糟糕的。说完以后,媒体报道出去,美国的黑人就上街游行了,谁说我们不如你们,说他有歧视性的语言,结果怎么样?他出来道歉了,对不起,大家都很优秀,我说错了。
但是,没影响美国的强大对不对?所以,这块在关于人文和国民素养的差距,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日本和中国之间差了一个王阳明,就是说中国出了王阳明,其实真正的王阳明思想精神落地在日本,我们中国现在慢慢在恢复。
那么,能否超越?
中国制造能够超越,我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我看得太清楚了,我们有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体系,我们有全球最勤劳的优秀产业工人,我们有最执着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所以,中国制造超越德美日制造,指日可待。这是我们天天在前线看到的。
我有一个朋友做咨询的,他跟我讲中国制造完蛋了,我说怎么了?他说我的客户98%都在亏损。他是做培训为主的,我要问大家他的客户群是谁?中小企业都不是,就是我讲的前面的小微型制造业。所以他的生意怎么样?一落千丈。
但是我跟他讲我的客户98%都是超级盈利,是因为他们做完了以后,订单还是要是聚集到我的客户身上。订单会聚集,效率会提高,人均产出会提高,利润会提高,所以,政府做供给改革怎么样?就是做这件事,让活下来的企业活得更好,必须死去一批,不死不行。所以,中国制造业会越来越强大。
二、用精益哲学升级中国制造
1 精益是一种管理信仰
我做了16年的精益,要认识精益要从认识它的目标开始,精益追求哪些目标?
追求零缺陷、零浪费、零库存、零故障……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不对?但是我们始终追求可以无限的靠近。这有点像匠人精神。精益是一个持续一辈子的事情,精益可以成为我们的信仰。
2 精益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
精益有两个原则,一个叫自働化,一个是准时化。
自働化是60多年前丰田提出来的。什么叫自働化?所谓自働化就是让我们的系统,让我们的装备拥有人工智能,能测量、能判断,甚至可以做处置。那我们的生产线,我们的管理过程能不能智能化?这个“働”是有单人旁的,这是一个特殊的主张,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动化,他是有人工智能的自働化。
第二个追求准时化,所谓的准时化就是我们的快速反应,要极端的缩短我们的生产周期。大家想想看我们在网络做定制是不是在做这件事?所以,70年前,80年前我们就开始追求了,一直到现在,所以制造业离不开这两个原则。
3 对多数企业来说,开源增效比节流降本更重要
第一,关注 “变动成本”,更要“关注固定成本和隐性成本”我们通常都关注变动成本,材料的成本、员工的工资还有各种费用的上涨,所以原材料涨价、员工工资上涨我们特别难受。
精益战略里面的第一条就是你不要难受,那是环境决定的。我们要更多关注固定成本和隐性成本。固定成本是什么?就是现在讲的轻资产,你的资产对制造业来说是负担,报表里面看起来是15个亿,其中有14个亿是不能动的,而且还耗用你的资源,比如利息、折旧等。
第二,关注资源价格,更要关注资源效率。我们与其研究一个工人拿5000块钱,还不如研究这个工人能不能干两个人,三个人的活,然后给他6000。跟市场抗拒没必要,但是我们可以在内部去研究提升效率。
不要天天研究跟员工博弈,能不能便宜一点,跟供应商博弈能不能便宜一点,只要你把效率提高了,空间出来了,其实你可以很合理地去交流。
第三,关注节流降本,更要关注开源增效。这个是很多人误解的,最后会有一个案例讲这个事。
4 精益需要拥有“进取”的“中庸哲学”
第一、与短期的绩效相比,员工的成长更重要。
企业经营有句话叫造物先育人。这个物是厚德载物的物,它有很广的意义,不是说造好产品那么简单,服务也是产品。
第二、与库存的显性的恶相比,库存的隐性的恶更恶。
第三、事后管理重要,预防管理更有效。
第四、既要有穷人思维,又要实现富人循环。
什么叫穷人思维?就叫勤俭节约,我们要学会,但是这不是告诉你不去投入。富人循环怎么实现的?
当你的生产量需要100个人来完成时,中国企业都是用80个人来完成,一天干12个小时,是不是这么干的?然后一旦出了点问题怎么办?加班加点都来不及,然后就交不了货,客户就把订单留给别人,订单变少了。然后会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人太多了,就炒掉了一些,然后就是恶性循环。这个循环越做越没出息。
所以我经常告诉老板,你能不能大方一点。现在的产量需要100个人8个小时做完,你就按100个人算,投进去,然后这100个人有90个人做生产的事,还有10个人拿出来做精益,然后你会发现经过改善,3个月之后,80个人就可以做到以前90个人的活,这时候是不是就腾出10个人来,再过3个月,70个人就可以做90个人的活,是不是又腾出10个人来。但是条件是先得有10个人的余量,这就是富人的逻辑。
我们要有穷人的思维,要学习富人的逻辑,富人的逻辑就是用钱赚钱。用资源去换取更多的资源。这句话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是一件大工程,要从老板的思维改变开始。
5 走精益之路,必须处理好以下五大关系
这里特别想讲一下精益和形式预算的关系。我们在做精益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很多老板跟我讲,我们要的是内容,不要形式。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都是良好的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没有形式,没有机制是不可能收集内容、承载内容的。
三、用心经营,追求卓越
我们看一下我们16年修行了哪些?
我们刚刚创业的时候,要教企业做现场精益化,后来管理要精益化,后来经营要精益化,最近我们告诉老板,我们的心也要精益化。
心的精益化是修心力的。它就像我们一个人,我们要有血肉,要有筋骨,还要有大脑,还要有精神,现在的企业家特别需要修炼我们的精神世界。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的企业管理者,绝大多数人都是焦虑症,很严重。我们常常对人不放心,对事不放心,常常觉得不如意,脾气暴躁,患得患失,吃不香睡不好,所以我们的心处在亚健康状态。所以我们经常告诉我们的客户,当一个老板是极度焦虑的时候,你想做好管理,想留住员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心到底是什么?佛家怎么说?心即宇宙,宇宙即心。王阳明怎么说的?心就是良心。所以不管是唯心者还是唯物者,我们要确信,心除了物质之外,还有精神的存在,所以心是有力量的。精神是有力量的,叫心力,我们认为心力就是方向,心力就是动力,心力就是影响力。
“心力”的开源节流怎么开源?我们要内求,我们要一日三醒,以诚相待,发奋努力。节流怎么样?我们要克制外求,淡泊名利,戒除焦躁,杜绝傲慢,远离懒惰,等等。
心力增强的三个方向:静、净、敬。你要安静,要跟宇宙一样安静;你要干净,你的面头要净;你要有敬畏的心理,对宇宙的规律你要懂,你要了解,要敬畏它,千万不要觉得我是人定胜天,不可以。
心力增强的方法:减、简、俭。做大靠智力,做长靠心力,企业做长还得靠心力,我们是幸运的一代,能够见证参与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焕发精神去迎接伟大的挑战吧。
四、一个小案
例这是我们客户的一个很小的案例,但是我觉得它有研发和精益的影响在里面。
过去,这家企业怎么做销售的,它是做烧烤那种电烤箱的。是无限满足客户,客户是上帝,所以每年欧美的客户都是拿着样品,拿着图纸,拿着要求,拿着ppt来,跟50户家供应商交流,交流的时候所有的供应商都问一件事,你们到底要什么需求,我们全部满足你,他们以为这就是正确的套路。大错特错,我们做了太糟糕的事情了,我们把客户请来招待,吃喝玩乐,然后让客户去提需求,然后我们去研发产品,然后客户对比下订单。客户怎么对比的?、比价格,比完价格还不够,他把好的设计样板给到那个价格低的地方,你就照这个做就行了。
我们天天抱怨欧美人太坏,老是挤压我们,我说我可以跟你换个套路玩玩。
我们到欧美市场去调查,去欧洲、美洲,到超市去看,拜访客户,然后百度上研究各种各样的图形,做产品系列规划,有电系列、煤系列、气系列、炭系列,各种各样。
我们走访客户,走访市场,拿到第一手资料,然后我们创意研发产品,出来一款拥有独立设计、独特优势、优雅外观的产品。
效果图出来以后配上美景。然后开始跟客户讲优点了:
我们这个重量只有5.3公斤,跟以前的手提电脑差不多;
我们有强大的稳定性,它可以承载两个45公斤的压力;
我们有先进的导油系统,烧烤时产生的油会往中间聚集;
搭理的时候特别方便,你到野外去,放到车后备厢,开始烧烤了,20秒就可以享用。
还有不沾油技术,再脏我们用抹布一抹就没了;
美国佬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二话没说,他说就这家了,那几家我不去了。
最后的后果是你的研发,你的设计是唯一的。这个结果真的好,效果太好了。引导客户,挺近市场,让客户少做事,让他对你产生依赖,区隔屏蔽对手。你是研发,是自己创意出来的产品,对方是根据他的要求做出来的。
创意源于生活,客户需求是我们的动力,这是口号。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你看,为了做一款手提的轻便的烤箱,把世界上感觉美好的东西找出来,然后去选我们自己的模型。
(资讯来源: 企业管理杂志 作者:刘承元)
2020
闫同柱陈威如曹仰锋
---从工业互联网视角解读《平台化管理》
(下)
由总裁读书会主办的闫同柱、陈威如、曹仰锋领读《平台化管理》》正式与大家见面。本期嘉宾有世纪纵横(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联盟理事长闫同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平台化管理》作者陈威如、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作者曹仰锋。本期主持人由新华社资深财经主持人赖冬阳担任。
主持人:好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