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浏览次数:
“新基建”不仅点亮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也为企业“十四五”加快数字化转型送上了“及时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认识到为了尽快摆脱“产能过剩”的泥沼,寄希望于利用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探索出新的创新发展之路。但是,要启动数字化转型从数字技术应用角度看,既要对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化基础升级换代、又需要大量采用新型的数字技术,存在技术、投资、目标、路径、甚至信心的巨大代价。在不少企业陷入“不转型等死、乱转型找死”的艰难境地,也有一些企业处于“不敢转、不会转、转不动”的犹豫不决状态。在这关键时刻,国家“新基建”战略措施的出台,无疑提振了全社会的信心,也激发了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活力。
在“新基建”涉及的7大领域中,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进一步将其归纳到“数字基建”范畴。这些数字基建的技术和建设都于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在此,基于笔者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工作的经验,针对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新基建对数字化转型会带来哪些利好因素,如何处理好数字化转型与“十四五”规划的关系
(一)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企业最重要的转型
数字化转型作为基于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泛化应用,从内部看,数字化将打通企业从设计研发到产品销售和服务各环节的数据建模、集成和、分析;从外部来看,数字化实现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和全价值链的数据流动、协同和共享,对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重构”。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转型变革。国际咨询机构研究显示,数字化对所有行业的影响都有显著增长。既有数字化实现价值的增长,也有数字化对产业链有颠覆式影响、更有数字化主导价值链的变化。另一方面,将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征:提升新能力、重构新模式、打造新业态、创新新形态、发展新经济。
以国内钢铁工业为例,正在进行的一场以“数字化、智能化智化转型“为特征的革命。所谓的数字化,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钢铁企业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深挖数据价值,促进数据赋能,是对既有的信息化成果的再提升和再整合;所谓智慧化,是指在钢铁企业现有的自动化、信息化基础上,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和经营的智能感知、深度学习,促进智慧决策、自主决策等。
宝武钢集团在传统的信息化建设阶段一直对国内钢铁企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近年在数智能化发展中也取得重大进展,已进入世界钢铁企业的前列。2020年1月份,宝武钢所属的宝钢股份上海基地五个智慧制造项目获评“灯塔工厂”最佳实践案例。宝钢的“灯塔工厂”范围覆盖了智慧计划、智慧生产、智慧设备管理、智慧质量管理和智慧物流五大模块。具体包括了满足了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大数据热轧自动生产计划编制系统,降低炼钢成本的转炉数字孪生系统与自动出钢专家系统,实现设备状态智能诊断的数字化工厂平台与智能模型,代替传统人工经验的ai表面质量线检测系统,以及实现实时追踪、无人操作和自动计划的智慧物流系统。世界经济论坛评价道:“作为一家有着四十余年历史的企业,宝钢股份很早就进行了数字化的探索,广泛应用了ai、高级分析技术,在数字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引领行业的竞争力”。宝钢股份智慧制造:以营销、采购、研发、制造等公司核心业务作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切入点,构建一个“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动态运行系统,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以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以智能化、智慧化提高决策精准性,实现“作业自动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的精细化深度运营。经过多年努力,宝钢股份在智慧制造推进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鞍钢集团作为国内钢铁企业“老大哥”代表正在通过数智化焕发青春。鞍钢紧密围绕企业新时期发展战略,以两化深度融合为目标,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能力模型,绘制了未来钢厂新蓝图。在“鞍钢集团数字化能力蓝图”中,包含了数字化平台架构能力、数据智能授权能力、业务自动化能力、敏捷生产能力、智慧管理与服务能力、用户洞察能力、数字化战略能力等七个方面,横向方面贯穿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到客户服务全流程,纵向方面贯通从平台建设、生产管理、业务管理到战略管控全环节。 通过数字化能力建设,钢铁企业可基于“分布式、网络化、平台化、简流程”的特点与需求,建成cps物理信息系统,实现物理实体与数字虚体之间的有机融合;建成集“无人化工厂、平台化运营、协同化生态”于一体的扁平化架构体系,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工序作业一键化、车间管理精细化、质量成本可视化、制造管理集控化、现场操作无人化、人员安全无忧化、k8凯发官方的服务支持远程化、供需服务协同化。在近年制定的“智慧鞍钢发展规划”的规划中,鞍钢集团结合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及鞍钢新时期发展战略,制定了智慧鞍钢发展规划,创新性提出了集“四个要求、两条路径、两种推动、两个统一、两个分级、三台架构、五级递进”于一体的智慧鞍钢总体战略,围绕智慧管理、智能生产两条路径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建设,计划到2020年,建成智慧鞍钢模板示范,打造17条关键生产工序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到2022年,建成智慧鞍钢支撑保障体系,探索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互联网服务平台;到2024年,实现智慧鞍钢全面推广覆盖,打造行业级钢铁ai、矿业ai、矿钢ai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新基建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带来五大利好
“新基建”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举措,延续了近年来推动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政策导向和战略引领。无论各界对“新基建”的政策解读,还是等对企业应对突发新冠疫情后的“复工复产”要求,对下一步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都会带来五大利好:一是有利于促进信息化基础架构的升级换代;二是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强化对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三是有利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四是有利于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五是有利于助力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
一“新基建”有利于促进信息化基础架构的升级换代。传统信息化的任务是满足企业管理应用为主,解决的是企业的流程、制度、效率等问题,而数字化转型则是面向企业业务应用和变革的需要,解决的是模式、能力和价值等问题。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是基于ioe(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设备),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则是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的技术构建全新的技术架构。虽然,在转换期间,咨询和服务机构提供了“双态模式”,即以传统技术架构满足内部管理相对稳健的应用要求;以新的架构满足客户服务和市场应对相对敏捷的应用需求。“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加速这种从稳态向敏太的转变,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大力推进“上云”战略,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主旋律”。
二“新基建”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强化对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挑战是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解决企业什么问题,这些都应是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任务。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无不显示出企业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谁来促进这些决策者、管理者的观念转变和意识提升,依靠企业信息化部门是不行的。“新基建”是国家战略,将会从各个层面影响和冲击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这样从“需求侧”的变化,才能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尽快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三“新基建”有利于落实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企业也逐渐成长壮大,开辟世界战场。目前,国家给央企下达的任务是尽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企业要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向做优做强做大的全面目标转变,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新基建”的战略完全与企业这样的转变相辅相成。
四“新基建”有利于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新冠疫情的爆发,产业链的概念越来越火热。实际上,随着国内原来越多的产业进入“过剩”的状态,产业链的调整和重组就成为实体经济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央企近年来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就是积极应对的措施,已经有效缓解产业结构的矛盾。国家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战略部署也是针对这样的问题。“新基建”的发展将会给产业链带来两大影响,一是加快传统产业链的优化,对符合产业链需要的进行优胜劣汰;二是加快新产业链的构建,那些符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企业、产业会更加健康发展,“数字生态”将会逐渐成为主流,产业之间的协同、共享将会更加有序和高效。产业链的巩固和提升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实体经济的韧性和竞争力,也会有效应对国外反华势力恶意打压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最佳武器。
五“新基建”有利于助力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世界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2016年中国举办的杭州g20峰会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数据经济发展战略,都企图在数字经济中抢占新的制高点。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许多优势,既有强大的实体经济、领先世界的消费互联网、后发优势的技术基础等,也有一些基础薄弱、创新能力弱等劣势。“新基建”的出台,打破了在“数字化转型”的革命中一个根本问题——是企业各自突围、还是全社会整体联动;是企业个体行为、还是国家整体战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基建”给企业以信心、动力和活力。而企业才是构建国家“数字经济”整体的基础。
(三)正确处理好数字化转型与“十四五”规划的关系
今年是“十三五”收关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制定的起点,历史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年初,国资委已经部署中央企业一方面要总结“十三五”规划的执行情况,同时也全面启动了“十四五”规划编制。战略规划一直是企业谋划未来发展目标、任务、举措等宏伟蓝图的重要依据,但是如何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的规划是当前所有央企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接触一些企业发展规划或者信息化规划,都回避不了“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尽管国家层面、咨询公司层面、互联网头部企业层面和一些领先的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的企业层面,都对“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义有深刻的认知,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对 何为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发展战略什么关系、数字化转型目标是什么、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方法与路径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种观念上、认识上和方法上的疑问和差异。
在诸多问题上,为了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十四五”期间在最大范围的企业间得到落实,正确处理好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总体规划、信息化规划三者关系十分重要,因为这是体现能否从顶层设计到重点任务、实现路径三者的有机联系。
从企业规划角度看,是“顶层设计”的角色,应起到谋划新发展模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作用,对数字化转型既要提出任务和目标要求,又要从数字化转型的规划获得具体而明确的落实方案和路径;对信息化建设则提出整体的信息技术改进和完善的要求。
从数字化转型规划角度看,是明确企业“十四五”新型目标和任务的角色,肩负着重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使命,对企业总体规划既要服从和服务整体要求,又要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特殊新和前瞻性;对信息化规划则既要提出传统任务中尚未完成的继续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补课”要求,又要针对数字技术应用新特点提出全新的升级、换代和创新的部署要求。
从信息化规划角度看,将是企业总体规划和数字化转型规划两者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但是,是在数字化转型角度看,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要要服务和和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参与业务革命和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进行自我革命,即加速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上述三者的关系中,企业整体规划具有成熟的模式、架构和理论。但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和信息化规划的编制方法、框架和理论则面临巨大的挑战。关于数字化转型,由于是一场全新的革命,目前管咨询界和企业都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的模式,绝大多数企业尚不能驾驭其核心价值和推进方法,从国内成功的案例看,华为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最具有推广价值,其总结提炼的“五个转变”,即转意识、转组织、转文化、转方法、转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信息化规划也是因为技术发生本质的变化,从传统的ioe(服务器、数据库和存储设备)到新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基础架构的需要和啊哟球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信息化从过去的“使能者”已经转变为“赋能者”,信息化的任务和使命也发生巨大变化,既要承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艰巨的技术实现,又要承载企业对平台化、协同化、共享化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要求。
“新基建”如能在全社会加速推进,对企业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将有重大的升级换挡作用。
2020
闫同柱陈威如曹仰锋
---从工业互联网视角解读《平台化管理》
(下)
由总裁读书会主办的闫同柱、陈威如、曹仰锋领读《平台化管理》》正式与大家见面。本期嘉宾有世纪纵横(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服务联盟理事长闫同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平台化管理》作者陈威如、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作者曹仰锋。本期主持人由新华社资深财经主持人赖冬阳担任。
主持人:好的,谢谢